2018年10月31日16:00,德语专业教研室在荷悦105教室举行了“安大交流体验分享会”。本次交流会由全体德语教研室教师参加并由齐菲菲老师报告在德学习体验。齐菲菲老师通过由我院提供的暑期教师国际交流项目于2018年7月21日至8月20日期间在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德语语言培训。在分享会上,齐菲菲老师讲述了她自己在德式课堂上的感受。
她讲道,培训期间每天有三节课,一节课一个半小时。第一节课主要练习听力和口语,第二节以语法讲解或阅读为主,第三节课的重点则涉及到专业知识,比如经济管理类的相关知识。课次虽只有三节,但是信息量却是很大的,而且这三节课都是由同一位老师承担,也就是说,这位老师即懂得德语教学,也可以承担跨学科的教学。这一点非常值得佩服和学习。
听力和口语课上,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老师放磁带录音,学生逐一跟读。当学生没有听懂录音时,老师只是反复播放录音或只解释其中的重点短语、词汇,并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直到有学生能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地复述出录音内容。这种练习方式可以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此外,学生还要分小组针对一些简短的新闻内容在课堂上做报告,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老师在做点评时更侧重于对学生的表现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价,比如老师会提醒学生做报告时应跟观众有眼神交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等等。而在语言上的纠正较少。报告练习其实更侧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
德国老师在讲解语法题目时,并不只单一地涉及到语法层面,而是会讲到句子内容的理解。比如,往往会假设一个语境或者近义词的辨析来启发学生对生词的理解。除此之外,德国老师非常重视字典的作用,反复跟学生强调要多查字典。在教室里也总是放着几本字典随时供学生使用。
在专业课上,老师会放一些涉及专业知识的视频。这些视频并非纪录片,而是类似于电视剧的人物故事。老师会对视频中出现的专业术语进行提示或解释。学生的任务则是要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看懂视频里的情节故事。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德语能力,又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
在一天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态度都是比较严肃的。虽然严肃中还是有些许幽默,但是德国人严谨的一丝不苟的办事风格还是很容易被人感觉到。此外,虽然这是语言课程,但是它的内容却是非常丰富的。它并不是只限于提高语言能力,它还涉及到思维辨析能力、公众前的表现能力、专业知识能力等。通过这样的课程学习,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在齐菲菲老师分享完她的体会后,整个教研室的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探讨如何借鉴这种德式的教学方式使我校的德语学生能够更高效地学习德语。最后,大家一致认为,作为外语教师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克服语言教学的狭隘性并应多鼓励学生运用字典,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通过体验分享会此类教研活动,老师们可以充分交流自己的教学感悟或经验。这对提高整个教研室的教学水平非常有利。